Tuesday, September 6, 2022

徐正刚:减少特需儿概率的两个建议 2022-09-06


徐正刚:减少特需儿概率的两个建议

*註: 本文作者也是一个特需儿的父亲。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他提出两个可能减少先天问题概率的建议.*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20906-1310130

2022-09-06

狮城脉搏

2022年刚开始,就发生私宅区特需儿童孪生兄弟的双尸命案;新闻也报道了2020年15岁自闭儿误杀父亲被判拘留五年的消息,令人心酸与悲哀。我也是一个特需儿的父亲,孩子出生那一刻,我们满怀喜悦迎接新生命,然而下一刻医生轻轻说了句“是一个有缺陷的婴儿”,让我们陷入无法自拔的巨大悲痛。这样巨大的反差,是人生难以承受之痛;哪怕10多年后,想起那一刻仍会瞬间悲痛落泪。一个家庭哪怕只有一个特需儿,很可能耗尽全家精力,也增加巨大的社会成本。

《联合早报》去年11月曾报道,15年来,患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增加了两倍多,被诊断有发育障碍的六岁及以下儿童,从2016年每年新增4220人至2020年的5124人。过去五年,新加坡每年新生儿数目不到4万名;这个数字超过了本地每年新生儿的10%,可谓怵目惊心。

为帮助特需人群融入社会,新加坡政府很早就规划了加强残障服务总蓝图(Enabling Masterplan),每年还在增加投入。这方面的措施让人赞赏,可是在预防方面的工作比较少见于报道。我认为政府更应该加大预防的投入,成立专家团,追踪寻找特需儿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特需儿产生的概率,这对家庭和社会整体都有巨大意义。

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我提出以下两个可能减少先天问题概率的建议。

很多时候,父母都是健康的,却产下特需儿童。其中一个可能情况,是母亲在孕期摄入一些致畸的药物或者污染物。很多常见的药品有致畸的隐患。对于求诊的育龄妇女,医生一般会询问是否怀孕,再决定用药。但对普通人,尤其是第一胎的妇女,很可能在早期不知道已经怀孕,一般就会回复医生没有怀孕;或者是服药之后在短期内又受孕。这些都有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

我太太当年突然嗓子沙哑失声,去看医生。医生询问是否有孕,我们回答否,医生就开了药。后来发现我太太每次怀孕初期都会沙哑失声,是一种妊娠反应。我们不能确认是否这次的用药导致问题,但一直引以为憾。

我建议政府推出一些医疗守则,避免对育龄妇女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尽量以其他更安全的药物代替;如果提供的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要强制医生必须告知病人,让病人明确知道后果。目前医生仅仅询问妇女是否怀孕,是一种免责行为,流于过场,对避免可能的药物致畸问题,完全不足够,也不是负责任的做法。如果医生开出可能致畸的药物,相关信息也应该输入系统,方便日后追踪研究。

另一个可能影响孕妇的就是污染,比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食品污染等,其中一个常见又危害巨大的是装修污染。

年轻夫妇在孩子出生前,很可能会安排装修,为即将出生的孩子打造良好环境。然而,本地装修商良莠不齐,装修过程中各种问题可能导致孕妇情绪不佳,装修后的甲醛或其他有害气体,更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甲醛毒性较高,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致癌和致畸物质,对孕妇和儿童危害巨大。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等等。

我曾经给孩子订做榻榻米床,有很重的甲醛味,木工师傅说过几个星期就会散掉;但经过三次去甲醛处理,一年之后打开抽屉,仍然有刺鼻的甲醛味,最后只能拆除。

最近我走入一家销售厨卫用品的商店,他们刚刚装修,因为使用空调,全店密闭,内部充满强烈甲醛味,进去之后呼吸不畅,五分钟后眼睛酸涩流泪。不知道他们的员工是怎么坚持工作的,时间久了一定会影响健康。装修使用的胶水含有甲醛,如果通风良好,一般过一段时间就会散去;而劣质木材的甲醛含量可能会很高,而且挥发缓慢,几年后仍有影响。

我国缺乏对付装修污染的条例。虽然目前有室内空气的标准SS 554:2016+A1:2021,但只是实践守则(Code of Practice),而非须执行的条例(Regulation)。一般客户对装修商基本上无计可施。我建议政府加强对装修材料的管制,把SS554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立法为条例强制执行。在准备装修之前,客户应该把“符合SS 554:2016+A1:2021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写入装修合约,以此督促装修商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解决潜在的人口问题,意义和责任重大,时机刻不容缓,还有更多影响孩子发育的原因亟需追踪研究。上面两项建议简单易行,影响的人群广泛,希望政府能够研究采纳,逐步为本地育龄夫妇,创造一个安心的育儿环境,优生优育。

作者是本地科研仪器公司产品经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