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30219-1364549
2023-02-19
编辑室内外
我的幸福乐龄清单,相信和多数人的愿望没有两样,但要真正过上既优雅又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政府能引导,实践靠自己,而且还须要和家人坐下来,制定一套全家都能接受的“家庭契约”。
最近无论在哪个场合遇到熟人,若对方得知我孩子已成家,几乎都会问我:抱孙了没?
总觉得有一点啼笑皆非,孩子才结婚没多久啊!
但回想自己也曾不经意地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年龄相仿的亲友和同事,才发觉“抱孙了没?”其实是一句问候语,就像“吃饱饭了吗?”,或过年时,适婚男女被亲戚问到有没有对象,育龄夫妇被问到有没有打算生孩子,如此地稀松平常。
另外发现自己对这句问候带有些许抗拒,原因在于还不习惯多了一种新身份,而且还无意识地“不知老之将至”。
不过,对政府关于协助年长者安度晚年的承诺与新措施,却不由自主地多加留意。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财政预算案声明中表示,会研究如何更好地照料年长者,除了照顾他们的医疗和退休生活所需,也让他们能优雅、有尊严和有安全感地原地养老。
随着人口老龄化,公积金制度将逐年加强,好让人们可以为退休生活积存多些储蓄。老人护理基金、社区乐龄基金等将获得更多拨款,以便支持相关的老人护理服务。符合收入与住房条件的约85万名55岁及以上人士,也比其他人多一笔生活费——乐龄花红。
我国到了2030年,四分一的人口年龄会在65岁以上,社会严重老龄化。赶在预算案公布前两周发表的更新版幸福老龄化行动计划,便提到会围绕着关护、贡献和连接三方面展开各项行动,以期让年长者过得健康、能追求自己的愿望,继续贡献社会,不与时代脱节,帮助他们尽可能在原地养老。
我也给自己列了一个幸福乐龄清单,期待日后步入耳顺之年、古稀之年,再顺利跨入耄耋之年,都能过上幸福的老龄生活。这包括身体健康,没有大病痛缠身;有瓦遮头,没有房贷的烦恼;有足够积蓄,不须为三餐和各种开销发愁;精神生活充实,有丰富的艺文体育活动可参与。
另外,爱情、亲情、友情不可少。珍惜与老伴共渡白头的日子,子女孝顺,家庭和乐,有友相交。
但在庞大的年长人口中,多少人能切切实实把老龄日子过得“乐龄”,是未知数。新加坡管理大学幸福老龄化研究中心去年8月,对约7000名年长者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担心因生活费上涨,被迫降低生活水平;而最怕负担不起的依序是医疗费、水电费和处方药物费。
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弱势、生病或失业、被裁退的年长者尤其担忧。
有些人遇上问题时,不知如何或不愿求助于人,这方面须要政府更加主动接触。社区乐龄基金、老人护理基金之类具针对性的基金得到更多填补额,能让政府更好地借助社区和民间团体的资源,帮助到最需要帮助的人。
不过,有些事始终只能靠家人之间自行解决,比如亲子关系、婆媳纠纷、育儿矛盾。
《联合早报》交流版近来刊登一则题为《家有一宝,累坏一老》的读者来函。作者提到,现在很多双薪家庭为了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看护,会请父母代劳,但退休的年老父母体力与精神已不济,难以应付。他奉劝为人子女应该多为父母着想,别一味认为父母是免费又最值得信赖的“佣人兼保姆”,不应该剥夺他们退休后的休闲时光。
作者申诉的现象有多普遍,难以确定,但说明了长辈与小辈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也影响了文中“年老父母”无法过所向往的退休生活。
我的幸福乐龄清单,相信和多数人的愿望没有两样,但要真正过上既优雅又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政府能引导,实践靠自己,而且还须要和家人坐下来,制定一套全家都能接受的“家庭契约”。
根据契约,诸如个人的财物分配、医药护理、时间安排,都得自我约束,遵守规则,相互迁就、理解、协调、包容家人的处境,不能视家人的付出或要求为理所当然。如此一来,家中长辈与他们安度晚年的理想,距离会拉近一些。
(作者是《联合早报》助理总编辑
tarntt@sph.com.sg)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