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2, 2023

愿文学阅读常驻花园城市

愿文学阅读常驻花园城市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30522-1396926

章良我

2023-05-22

如何在一个高度重商、务实高效的现代社会里,在物质和财富之上的精神与心灵层面,让文学、艺术来滋润人心,塑造有灵性的新加坡魂魄,这是须要不断投入思索和践行的长期社会工程。

今年正值《联合早报》百年报庆,“第三届早报文学节”与“第一届城市阅读节”于5月26日至6月3日携手登场。消息传来,令人欣喜。

早报文学节于2018年5月26日至31日,在新加坡首次登场,《联合早报》当年发表社论《让华文文学的薪火代代相传》指出,举办早报文学节是承继于1983合并的《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之前两报独立举办文学活动,发掘本地华文创作者的一大新举措。

原定在2020年亮相的第二届早报文学节,因为百年一遇的全球疫情而取消。顺应时局的变化,“早报文学节2021”以线上形式,于当年5月29日正式开幕,为笼罩在疫情的乌云与抗疫艰辛之中的狮城居民,带来了一剂振奋人心的“精神疫苗”。

如今全球各国疫后重新开放,在新形势下,2023年早报文学节将迎来多位海内外作家,与岛国读者齐聚一堂,举办讲座、交流对话。这无疑是在人类战胜疫病之后的一场身心解放的欢庆。

与前两届早报文学节不同,与此次早报文学节联袂而来的还有首届城市阅读节。城市阅读节脱胎于已有37年历史的新加坡书展。新加坡书展业已成为这个花园城市的一个传统文化节目,在业界及读者之中享有一定的声誉。从新加坡书展转型至城市阅读节,主办方希望把焦点集中在推广阅读上。

新加坡在上世纪80年代,成功把一个岛国城邦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在90年代末,又提出在花园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生态自然的保护,连接城市环境的绿色空间,并使之网络化、系统化,逐步迈向世界级的“花园中的城市”之愿景。

毋庸置疑,怎样把自然空间狭小、人口密集的现代都市,打造成一座理念中的大自然里的城市,新加坡尚面临不少挑战。同样地,如何在一个高度重商、务实高效的现代社会里,在物质和财富之上的精神与心灵层面,让文学、艺术来滋润人心,塑造有灵性的新加坡魂魄,这是须要不断投入思索和践行的长期社会工程。

我在接近而立之年来到新加坡,并在此安家生活了整整30年的新新加坡人。自一来到新加坡开始,我就面对着两个世界;暂且把它们分别表述为:一个是高效的、公事公办式的社会;另一个则是私密的、在有需要时有人会伸出援手与爱心的社会。

因为是作为技术移民进入新加坡,我们在经济上没有遇到多大艰辛的挑战,就可以入乡随俗地住进组屋里。但是,如何在一个多元的社会更好地认识新加坡,不仅是她的表象和繁华,还有她的过去和伤痕,阅读是不二法门。

自己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是自从30年前一踏入新加坡,原报业控股旗下的报刊,就成为探索新加坡的起步点。不论是华文报还是英文报,是《联合早报》还是《联合晚报》,通过报章的泛读,一个完整的新加坡慢慢开始呈现。读报是浅阅读,更深的阅读则来自一本本的书籍。

听说读写,是一个自然而自发的过程。有幸的是自己与《联合早报》等报刊结缘,也是自30年前开始。打在花园城市的首篇处女作发表在《联合晚报》文艺版之后,《联合早报》副刊“四方八面”也成了我早年工余爬格子、写文章投稿的文艺园地。一回首30年,《联合早报》也已经正式出版40年;溯其源头,今年《联合早报》报庆100年,的的确确是新加坡一件非同一般的大事。

疫情之后,花园城市又引来成百上千的富豪。随着整个世界的供应链重组,及俄乌战争等重大事件所带来的效应,物价及住房成本的上涨及通货膨胀对普通市民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高科技引发的欺骗案日常化,及对人们工作机会的颠覆所带来的困惑与日俱增之时,怎样在密不透风的商业城市快节奏的社会中,觅得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

阅读无疑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在与那些伟大心灵的沟通中,在与那些不朽思想的启发下,在物质不愁的新加坡,获得心神上的宁静与心灵上的呼应,人类的精神素养滋润生活在当下的你我。这些都要靠阅读习惯的养成。

作者是退休工程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