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3, 2023

林任君:人工智能发展加速 公信力或是主流媒体最后救命符

林任君:人工智能发展加速 公信力或是主流媒体最后救命符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30603-1400735

2023-06-03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和通信应用WhatsApp等渠道接收信息,但遇到重大事件和危机时,还是会透过主流媒体查证。《联合早报》前总编辑林任君在新书发布会上谈到公信力是主流媒体必须维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是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之际,公信力可能是主流媒体最后的救命符。

配合《联合早报》百年报庆,林任君出版676页新书《世事任君谈——报人生涯 一得之愚》,收录了他的87篇时评、演讲和专访等。

新书发布会星期五(6月2日)在报业中心礼堂举行,约270人出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昌伟和《联合早报》言论组主任叶鹏飞,也在现场同林任君对谈。

网络确实影响主流媒体如何报道反对党
率先发问的王昌伟指出,在他看来,本地主流媒体是在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出现后,才开始比较平衡地报道本地政治新闻。他因此质疑主流媒体要怎么跟社交媒体争夺话语权。

对此,林任君承认,网络媒体确实影响了主流媒体在报道反对党时的一些决定,比如在2006年全国大选中决定刊登工人党群众大会的场面照片。

延伸阅读
林任君:生成式人工智能:主流媒体的危机还是契机?
早报前总编辑林任君 一篇没机会发表的演讲稿
当时有人觉得,照片里的人潮是因其他选区的选民也到反对党选区听演讲,但他们不一定能投票,因此不具代表性。但时任《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认为,照片已在网上传播,主流媒体不能不登,《海峡时报》也做出相同决定。

林任君指出,网络媒体求快不求准,主流媒体虽在速度上无法比,但必须马上跟进和核实新闻。他指出,选举期间主流媒体阅览率飙升,证明了当碰上大事或危机时,网民还是会阅读主流媒体来查证。

社论不可缺 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社会主流声音
他说,在网络时代,人人都能做自媒体的“总编辑”。在受众选择多、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公信力,不论如何都一定要维护。

此外,更大的挑战还在前头,人工智能为主流媒体带来危机或契机还是未知数。林任君认为,媒体的经营环境只会越来越艰难。“最终,我还是觉得,你的可信度、公信力,不能够妥协,它可能是你最后的救命符。”

2001年加入早报,并于2009年从北京外派回总部后加入言论组的叶鹏飞,则分享林任君主持言论组工作和社论会议的一些原则和做法。他问这位“老老总”,在网络充斥着各种评论观点、读者注意力高度分散的时代,是否认为“社论”栏目还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

林任君强调,社论是不能没有的,尤其是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中,早报的立场具代表性,社论某种程度上也代表国家和社会主流的声音,“是一种比较中间地带、温和的声音”。

华文问题从未在华文报缺席 只是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存在
林任君的新书收录了一篇评论文章《华校生的历史何以会“空白”?》,谈到语文和教育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是禁忌,不能公开讨论。王昌伟因此抛出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林任君穿越回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担任《星洲日报》或《南洋商报》总编辑,他会怎么做?

林任君回答说:“我的印象是,华文问题这几十年来从来就没有在华文报缺席过,只是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

他观察到,华文教师与其他公务员不同,能在报章发表言论,他认为这是政府默许的,因为政府意识到语文教育改变得太过激烈,必须让华文教师有反映心声的渠道。

现实中的林任君,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还是个小翻译员。他打趣说,假设他当时“不小心”成了总编辑,他认为他的处理方式不会不同。那就是,言论照登,华文问题可以继续讨论,继续反映对华文水平逐渐降低的担忧。

《世事任君谈》即日起在ZShop集品店以24元推介价(不含消费税)出售,直到6月15日(星期四)。新书将从6月15日起在各大书局出售,建议零售价是30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