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3, 2022

汪惠迪:方言已然躺平,未来难免清零



汪惠迪:方言已然躺平,未来难免清零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20623-1285715

热点话题

华语、华文、方言、双语教育是新加坡华社永远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联合早报》的言论版热议一番。

最近,关注这个话题的专业人士和热爱母语的读者,又在言论版上热烈讨论华语和方言的问题。有的文章洋洋洒洒,论述方言与母语和文化的关系,主旨大多是必须拯救方言。笔者拜读了这些文章,深得我心的是两篇小文章。一篇是《本地方言的必定式微》(6月3日《联合早报》言论版),作者刘家明;另一篇是《方言,只剩下自救?》(6月5日《联合早报》想法版),作者沈泽玮。

刘文标题就给新加坡方言的前途下了结论,还在“式微”上附加状语“必定”,加强语气。沈文标题虽用问号,其意则已肯定,难以“自救”。

“式微”,衰落之意,即由兴盛转向没落、衰败、趋向灭亡。福建话叫死翘翘。方言怎会落得如此下场的呢?刘先生说,因为它已失去了用武之地,失去了社交应用空间。的确,语言是工具、武器、载体、资源,它活在人们的应用中。一旦丧失“应用空间”,就难免消亡的下场,举世皆然,所以刘先生说这种现象并非新加坡独有。

沈小姐在文章里说“方言已是个垂死挣扎的老不死”。哇!说得太直截了当啦。这个“老不死”居然偶尔还回光返照,“突然变得生猛”,那是“在大选拉票、鼓励老人打疫苗或做重大政策宣导时”。笔者在新加坡工作时,见过这样的场景,在七月歌台上,更是见得多了。往后这样的机会,恐怕也越来越少了。君不见沈小姐说,“当老一辈逐渐卖咸鸭蛋去,年轻一代又认为方言可有可无,决策者还会在乎吗?”一个反问句,答案就在问题的反面。

我认为,新加坡华社方言之式微是由国家的语言整体规划决定的,这是好事。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是新加坡国家语言总体规划的总设计师,而新加坡国家语言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实施“英语+母语”的双语教育。这是新加坡的建国基石。撬动基石,大厦倾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今天,作为城市蕞尔岛国的新加坡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当年李光耀制定这项国策厥功至伟。

为推行双语教育政策,1979年9月7日,新加坡又展开了“讲华语运动”。当年出生的新加坡华人,如今人到中年,而这场以华人为对象的长寿运动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李显龙总理曾经说过,“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最初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已达成,运动仍有继续推展的价值,不能放弃。我们现在的宗旨是“在英语环境中,请尽量运用华语”,使华语能继续成为一个活的语言,一个有生气的语言,一个能够表达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欲望的语言。

2019年10月22日,推广华语理事会在华族文化中心礼堂集会,庆祝“讲华语运动”开展40周年。李显龙总理致辞说: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新加坡的双语优势正在相对减弱。我们须要加倍努力,鼓励国人把华语融入日常生活中,也必须想方设法保持我国华语的活力和独特之处。世界各地的人正在积极学习汉语,“他们都知道,如果要在中国工作、与中国人打交道、把握住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商机,他们就必须学好华语”。新加坡华人应该要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让孩子掌握新语言。随着我们的社会和环境不断变化,“推广华语将是一个持续的、永无止境的项目”。

诚如沈小姐所说:“华语成功取代方言后,在一个英语为绝对强势语言的大环境中,自身也正面临方言的命运。”换言之,华语与方言已成“同命鸟”。在这样的大气候下,还想“玩转”方言,并试图从文化角度凸显方言的作用,以挽狂澜于既倒,我认为已无可能。拥抱方言的新加坡朋友,尽可在私下用方言交谈;在智能手机上,方言文艺节目应有尽有,随时随地可以过把瘾。因此就别纠结了,坦然处之吧。

流水落花春去也,星洲方言已躺平,未来难免就清零。

作者是资深语文工作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