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人赡养白发人,中国家庭的养老困境
60岁那年,陆晓娅离开了她亲手创办的公益组织,回去照顾她83岁的母亲,因为母亲的“老年痴呆症”已经发展到了中期。
这也意味着,她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照顾自己的母亲。但是,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她,真的有此余力吗?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
因为身体的原因,陆晓娅的母亲住进了养老院。六十岁的陆晓娅顶着一头白发前来养老院看望自己的母亲。
对于自己八十岁的母亲来说,无论陆晓娅年龄多大,在她的眼里,都是她的孩子。
像陆晓娅这种情况,在这家养老院里并不少见。养老院的二楼,住着一位百岁奶奶,她的女儿已经七十多岁,快和陆晓娅的母亲一样大了。
最开始也是坚持不把自己的母亲送进养老院的,但是因为自己上了年纪,心脏病加重,再也没有精力照顾母亲了,才把母亲送到了养老院。
在这家养老院,陆晓娅经常看到“小老人”给“老老人”喂饭的情况。
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医疗水平提高的必然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寿命也在不断的提高。
从1990年的平均寿命68岁,提高到了现在的77.3岁,更有专家预测,到了205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将达到85岁。
长寿大概是很多人的终极愿望,但是当人活的时间越来越久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奢望长寿了。
甚至很多老人都希望自己能尽快“走”,不给儿女和家里人造成负担。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身体机能在逐年下降,病痛、失聪,到失去自理能力。不论原来多么风光的人,老了之后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是很多老人最不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们根本避免不了的。
根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数量已经突破了四千万。
现在八年过去了,这个数量只能更多,不会减少。有专业人士推测,到2030年和205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会增长到大约9600万。
这么庞大的失能老龄人口数量,纵观我国历史,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对此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对老年疾病的无知无解,对未来的老人看护,照顾的困境,也是无法想象的。
更可怕的事,我国劳动力人口和新生儿正在加速减少,预计在2028年,也就是五年后,老年抚养比将超过少儿抚养比。
新生儿越来越少
当代社会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如此高压的生活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育。
根据2022年中国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共有683.3万对夫妻结婚,210.3万对离婚。也就是说,只有473万对夫妻还在维持着夫妻关系。
反观十年前,2012年,我国共有1297.1万对夫妻结婚,仅仅十年的时间,结婚率下降如此之大。
结婚率大幅度下降则意味着,新生儿的出生率也大幅度下降。
同样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然而十年前这笔数据为1635万。而相对应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则为2亿人之多。
可以假设一下,再过二十年后,新生儿的大幅减少,老龄人口的大幅上涨,“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现象更加普遍。
并且,新生儿成年后的职场竞争将会更加严重。竞争严重,也就意味着年轻人的生存压力更大,影响就是结婚率和生育率继续下降。
如此下去,我国的人口曲线,仿佛进入了一个永远走不出的死循环。
养老院困境
在我国,养儿防老这四个字深深植入人心,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了衡量年轻人是否孝顺的指标了。
可是无论多年轻的人,总有和父母一起老去的一天。到了那个时候,自己都需要人照顾,又哪里照顾的了自己父母?
前文提到的陆晓娅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已经六十岁的她在下决心将自己的母亲送去养老院之前,也纠结了三年之久。
直到母亲已经开始记不住人了,记不得周围环境的变化了,陆晓娅才注意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了。
于是,陆晓娅带母亲来到养老院,让她欣慰的是,面对陌生的环境,母亲并没有觉得不舒服。
养老院的存在,是这些不能好好照顾自家“老老人”的“小老人”们,最好的选择。
但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是首选,只有没有子女的老人才会在养老院度过余生,否则,子女就会背上不孝的骂名。
有的老人因为生病,导致身体机能不便,被子女送到养老院。他们每次跟子女见面,都会大哭大闹:“生了你,养了你,你却不要我了!”
这种事情,在陆晓娅母亲所在的养老院屡见不鲜。
4000万失能老人的背后,是上亿的家庭。
但是,这些老人的子女,真的做好了准备去赡养自己的父母了吗?不光是他们,二十年后,他们子女的子女,可能都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自杀的老人
陆晓娅是知识分子,收入尚可,自然有将母亲送到养老院的实力。
像她们只需要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一些金钱,就能维系住这个家庭,保证自己的高龄父母有个体面的生活。
不过,我国人口实在太多了,收入不如陆晓娅的家庭比比皆是。那没钱人家里的老人,怎么养老呢?
2020年,榆林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案件,“榆林埋母案”:58岁的儿子,将79岁的母亲推进了废弃已久的墓坑里。
“屎尿全在床上,臭烘烘的。”这是58岁的儿子在供述自己罪行的时候,说出的话。他那79岁已经瘫痪的老母,俨然成为了他的生活负担。
没有优渥的家庭条件,养老院自然是去不了,自己的年纪也近60了,自顾不暇。
或许他是一时冲动犯下错事,但这起悲剧的案件,映射出的却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面对疾病和痛苦,面对已经没有余力照顾自己的子女,穷苦人家的高龄老人到底何去何从?
曾听人描述过老人自杀的景象:“有不少老人,因为行动困难,走路都走不利索,拿不到农药,站不上椅子。就在不足一人高的窗户上吊上一根绳子,用绳子圈住头,蜷起腿,将自己活活勒死。”
或许这就是底层老人特有的稀释和消化老龄化影响的手段吧。
从1990年开始,农村贫困人家的老人的自杀率开始大幅上升,尽管他们的生活要求不高:冬天冷不到,夏天热不到,能吃上热乎饭就行。
但很多在农村的留守老人,特别是那些已经失去行动能力的留守老人,已经不能下地种田,没人照顾,没人帮着买菜,自然是吃不上饭的。
而能照顾他们的孩子们,为了生计,为了照顾下一代子女,只能外出务工,否则就要面临一家子都要饿死在农村的困境。
子女常年不在家的孤独,自己无法照顾自己的失落,加上病痛的长期折磨,或许只有自杀,才是这些老人眼中唯一能做的。
独生子女的赡养困境
受计划生育影响,有一代人的子女大多是只有一个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独生子女四五十岁的时候,他们的家庭结构就是:下有刚成年进入社会的孩子,上有夫妻双方的父母四人,父母的父母四人。
也就是说,一对中年新人,将照顾八个甚至更多的老人。
面临如此难题,似乎又绕回到了最开始的养老院情况。可是这一批中年人,真的会有余钱来支撑养老院的费用吗?
现在的中年人,几乎人人都身背百万房贷,下要帮子女跳出所谓的“打工人”圈层,出人头地,上要管老人的病情护理。
这并不是一对年轻夫妻能够负担得起的。
况且,就算是有余钱的家庭,也不一定能在这种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下,抢到养老院的位置。
现在,养老院和学区房一样,是十分稀缺的资源。根据民政部的资料,全国拥有养老机构2.9万余家,养老床位730万张,仅占全国老年人口数量的3.1%。
剩下的92.9%的老人,将何去何从?
老龄化问题是现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连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都没能很好的解决掉这个问题。
人类是群居动物,总是在相互照顾中得以生存。更是有专家表示,未来,人类社会将面临一波“新护工时代”,社会上将涌现出一大批照顾老人的照护职业。
对此,我们真的做好了应对未来“少子化”和“老龄化”危机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了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一起来评论区聊聊吧~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头条创作挑战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