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17, 2024

陆思良:医检的利弊



陆思良:医检的利弊
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yle/columns/story20240115-1461825

2024-01-25

陆思良

现代医学的各项技术手段和硬件设施,进展日新月异。早报副刊就有专题报道,近年来微创手术和全身麻醉方案的改进,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进行各项大中型手术的风险,减少了相关并发症和副作用。

如今医生诊断各种重大疾病或疑难杂症,很大程度上依靠的不再是经验判别,而是分门别类的仪器检视或者抽血验尿之类的常规程序。根据医学指标和图像分析得出的诊断结论,非但快速简捷,而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信息量。这是科学和医学的进步,肯定是利大于弊。

我上次因病住院,病情不算复杂严重,但是牵涉面广,短短几天,各科医生让我做了许多检查,令我有轮轴转昏昏然之感。

这些检查,有的与我的病症直接有关,有的是间接的疑似症状需要查证,还有的是万一需要动手术而做的预备性检验。其中,验血是家常便饭,几乎每天有,如果要求空腹与不空腹的验血安排在同一天,那么清晨和早餐后要抽两次血。心脏专科的有心电图和电子扫描,再到进一步的造影拍片;肠胃科的有内窥镜、断层扫描加上粪便化验,此外还有X光和超声波等,反反复复,前前后后,逐渐感到自己成了一架任凭摆布和折腾的器物。所谓“利大于弊”,就是暗示,弊还是存在的,以我的承受经验,首先是精神方面,病人被千百种仪器和针管“物化”的压抑和无助。

做这些检查时,都是坐了轮椅,由医务人员(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伯)推我来去的,轻车熟路,长长的走道和上下楼的电梯里,光线时暗时明,声响时有时无,想起前不久读过的台湾年度选集,某篇也是谈论住院感受的文章,里面描述:“总感觉是陷在果冻里,一切朦朦胧胧的……”

其次,根据丹尼尔·卡尼曼等人所著的《噪声》一书中的论断,依靠同一份硬指标的检验结果或清晰的扫描照片,即使同一个医生,这次做出的诊断,与隔了一段时间再做的诊断,统计上讲,会有很大甚至惊人的不同,更不用说不同的医生了。这样的弊端跟治疗结果有极大关联,不仅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

有回在诊所看到邻国来诊治重病的老人,带着一个厚厚的皮包,当医生准备开单叫他去做各项检验时,他慌忙从皮包里拿出一大沓打印纸,一脸“我怕了”的表情:医生,这些检验都做过了,结果在此。这里面的“弊”,恐怕还牵涉到金钱花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