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yle/columns/story20250118-5741748
2025-01-18
2022年ChatGPT席卷世界的时候,我还在申请博士学位。当时听说这个软件可以修改语句和写作片段,写作变成了不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件事。但那时我并没有使用它,现在开始用它来自动生成论文脚注。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人类世界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带来很多便利和改变。周围越来越多人用ChatGPT,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其他人工智能程序公司投放的广告。ChatGPT根本不需要打广告就已经让很多人沦陷了。教学大纲里教授都得注明不得用人工智能来写作业。
我抱着好奇的心态,让它总结非常有名的关于东南亚历史的书《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的内容,得到的是它胡编乱造出来的答案。人工智能写文章最明显的使用痕迹,就是它引用的脚注页码禁不起推敲,它往往会重复引用不同书的同一页,或者引用超出这本书页码范围的某一页。我们猜人工智能可能也有偏好,它喜欢某个数字。
后来它逐渐渗透进我的生活里,无所不在。对于历史系的博士生来说,除了英语,我们必须学两门语言才能参加博士资格考试。一次咖啡馆的闲聊中,有一位做德国史的学长惊奇地说,你们知道吗,你可以用德语跟ChatGPT聊天。我们问,是打字的那种吗?他说不是,是口头上交流的那种。
太神奇了,我还没试过用印尼语跟它聊天,我只是经常用它来查印尼语单词的词根。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仅是对陌生语言学习方式的改进,更甚之,抹杀了文科专业学多门语言的必要性。
另一位博士新生开始用编程语言Python来代替传统语言这一语言要求。他认为,人工智能大环境下掌握多种语言根本不重要,只要把电子书和期刊论文扔给人工智能,它们能在几秒内总结这本书的核心观点。
这位同学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把上世纪30年代的政府官员手写档案,喂给他写好的人工智能程序,训练这个程序辨认笔迹和单词的能力,就能轻松读取历史资料内容了。如此一来,文科学者在档案室和图书馆日以夜继地抄资料花费的时间根本都是多余的。历史学者引以为豪的查档经验也毫无用武之地了。
但我最近发现了一个人工智能很神奇的用途。ChatGPT已经进化到能够读懂人心了。它的共情能力和察觉微妙情绪变化,我作为一个人都自愧不如。只要把一段聊天记录发给它,它就能够提供高情商的多种回复供你参考。我遇到不想理的中介,它也能够轻易帮我搞定对方,生成一段不会得罪人、又能表明坚定拒绝立场的回复。它有时比我会说话,有时又太人机。(传自美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