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3, 2024

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免疫力

以下是我的人生经验,供您参考,提高身体免疫力,

(1)每天吃一粒多元维生素,一粒维生素C (1000毫克),
一粒B族维生素100 (B-complex 100).

(2)不抽烟,不喝酒。

(3)维持健康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4)每天喝6至8杯(每杯200毫升)的水。

Friday, November 1, 2024

我们跟新加坡的距离有多远? 31-10-2024@ahchungtalkshow8911

【#这就是中国 精彩片段】美国总统大选进入最后的疯狂!特朗普支持率飙升,美国的党争才刚刚开始!|#这就是中国 |China Now|#2024美...

胡月宝:刷手机

周维介:煮字相知漫忆

周维介:煮字相知漫忆

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yle/columns/story20241101-5269091

2024-11-01

老师常年穿旗袍,那年头华校里上年纪的女老师几乎都穿旗袍,有民国的味道。那嵌着民国范的风飘送南洋诸岛,礼义廉耻全裹在一袭袭旗袍里。

1964年我上初一,开学第一堂音乐课,刘恭熙老师开宗明义,学音乐得学五线谱。他在黑板上写下几个符号,我全盲,许多同学也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的是简谱,不是“豆芽”,12345——多来米法嗦,就是我辈心目中的音符。五线谱是啥天外来物?刘老师还没能和我们具体讲明白,就出事了——当天傍晚老师放学开车回家,在武吉知马校园附近,为了闪避一头牛而出车祸,不幸溘然长逝。


刘老师仙游后,音乐室里来了年近半百的李豪老师。她也说必须学五线谱,但得先学唱校歌——“海天寥廓 / 云树苍龙”的旋律就这样流淌我们心海。我的小学没校歌,新校园的词曲听着听着朦朦胧胧就有了认同感,那是新鲜事。


上了李豪老师一年音乐课,记得了一些谱号调号音符休止符的写法,组装起来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模样,视觉上还真有旋律抑扬顿挫的感觉。她除了教五线谱,也教歌,中外曲目皆包罗。半世纪过去,我存留记忆的只得三首,“Swing Low Sweet Chariot”(《轻摇可爱的小马车》)这首黑人灵歌镌刻我心,不只歌里轻轻摇出回家的渴望,更因为这是我学会的第一首英文歌,得瑟。老师教会我的另一首英文歌曲,是Stephen Collins Foster 创作的“Old Black Joe”(《老黑奴》),旋律带淡淡哀伤。这两首都是黑人歌曲,老师对世间的苦难感受深沉,因为她是乱世颠沛流离的见证者。中文曲子,我只记得唐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旋律一入耳就是边塞风:“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曲调至今仍遗留我心,满满的塞外荒凉,就没记住是哪位乐神谱的曲。


上李豪老师的音乐课,她的语言总是不含糊,涨满力量,所以听课必须全神贯注,打不得马虎眼。老师的生活态度里,满满的阳与刚,生活是严肃的事,音乐课也是。

年终音乐考试,考唱歌和简单的乐理,同学普遍说难,我也战战兢兢。考乐理当天我病假,老师让我另择吉日到音乐室补考。她打开琴盖,让我弹C大调,我战战兢兢敲下琴键,老师眼神满意,没有余话,考试结束,走人,心情轻松无比。

老师常年穿旗袍,那年头华校里上年纪的女老师几乎都穿旗袍,有民国的味道。那嵌着民国范的风飘送南洋诸岛,礼义廉耻全裹在一袭袭旗袍里。那年我们班也上她的公民课,说温良恭俭让,李老师也在行——她重实践,在乎举止端庄。抖脚、翘二郎腿,她严禁。人要活得庄重,轻浮不得,她说。我年过半百时赴她的餐约,最担心被点名坐到她身旁,怕的就是抖腿陋习任性地发作,让她当众揭短。有一回我坐她身边,大腿还是被她轻轻拍了一回。多年尝试,仍未修成正果。

初中一结束前,李豪老师宣布,倘若参加合唱团,可安排中二读上午班,我没心思,没报名。以后就忙着之乎者也、柴米油盐,再也没与老师交集,直到我两鬓斑白。我至今仍是音乐门外汉,与李豪老师再有来往,是煮字因缘。上世纪90年代,我们同在《联合早报》副刊舞文弄墨,渐渐就有了饭桌的邀约,在沪菜小馆。多数时候天南地北,有她对晚辈不露声色的支持。当年我们组办诗乐演唱会,李豪老师来捧场,留下暖暖祝福。

有一回李豪老师约餐,餐后我送她返家,一路聊兴不减,她让我入屋,示意坐下,闪电出题:要我即席唱校歌,我硬着头皮来一段,没忘词,她听后送一句:不愧华中子弟。那是我学唱校歌半世纪后的一次考核。随后,老师从厨房取出一袋粘着泥土的木薯,说是她园子里的收获,叮嘱我回去务必煮了吃。从老师家回来翌日,日头未上三竿,她来电,问我木薯的滋味。我慌不择路,圆了一个善意的谎。

前几天在书架前浏览,发现了李豪老师的《一九六一》,那是她24年前出版的游学欧美作品,留下一道四十不惑追求音乐的珍贵屐痕。那年老师来电,嘱咐我给她即将付梓的新书留几句话,我斗胆交上短小的《心灵旅游》,心折于她当年一反世俗的想法,放下生活担子,为心中的音乐梦远赴西方充电一年。我为她执意攀爬艺术山峰的动力由衷动容,也自惭曾经熊熊燃烧的文学梦,未到中年已油尽灯枯,星火忽明忽灭。

胡月宝:刷手机

胡月宝:刷手机

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yle/columns/story20241101-5269112

2024-11-01


每当新事物出现,并广泛地影响着生活时,总有人以挑剔的眼光批判它。以智能手机为例,它被扣上“低头族制造者”、“人际关系疏离者”等标签,成了许多问题的替罪羊。但我却觉得,智能手机的出现其实挺好的。手机上的各种便捷的生活功能,个性化消遣价值让人爱不释手。更令人点赞的是,它还藏着一份心理慰藉的调节功能。

在几乎人手一机的今天,手机首先是掌心上的万能陪伴者。等地铁时,掏出手机,焦虑顿时消失;朋友迟到,低头刷屏,无聊感瞬间驱散;聚会冷场,举手拍张照片,场面上的尴尬立刻化解;一个人用餐,浏览短视频,独处也变得自在。手机化解了尴尬,带来了某种轻松的忙碌感,再循环了因等待而变成垃圾的碎片时间,换来一份惬意的松弛感。它,就这样悄悄为人们提供了某种心理支撑。其实,在人群中,独处的尴尬源于周围的氛围。三五成群的喧闹,仿佛无声地暗示着自己格格不入。这时,手机成了尴尬时刻的救星。我们刷起手机的那一刻,就像孤帆找到了港湾,套进了一条小小的安全绳,也不再被“被注视”的茫然感所笼罩。

由此可见,手机是我们在人海中的小庇护所。它提供了熟悉的安慰感,让人可以在喧闹中合情合理地低头刷屏,有种“心远地自偏”的味道。于是,无论是在拥挤的地铁,还是在喧闹的小贩中心,甚至在正式活动的空隙间,我们都不自觉地掏出手机。手机一打开,人仿佛瞬间掉入爱丽丝的树洞,去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哈哈!

其实,想想看,不管是身处热闹的现场与人互动,还是独自置身于熙攘的人群中,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刷刷手机。为什么呢?这不正是一种暂时逃离的心理需求吗?刷手机和“去趟洗手间”一样,成了情绪宣泄口,但更轻松。在独处时,刷手机让我们免去四处张望的尴尬,不必和陌生人四目相对;在人际交流遇冷时,手机则成为一种轻松的缓冲:既能解无聊与尴尬,还能稀释一丝难言的小寂寞。多好的一个互动缓冲带啊!

此外,手机也是播送“及时雨”的隐形无人机。在排队点餐时随手给亲友的生活分享点个赞,送去一句祝福或一份鼓励;遇到需要请“网络大神”出谋划策的临时求助,自己也能立马一尽绵力。表面上看,刷手机与现场的人冷漠隔离,实际上却是一种远程陪伴与互动。在手机上,关心触手可及,温暖秒间传递。不好吗?

眼前的现实是时冷时热的人际温度计,口袋里的小屏幕则是个人专属的心情调节器。现代人的小确幸就是如此简单:真实与虚拟交织,我们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