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6, 2019

Book《当呼吸化为空气》

面对突如其来的癌症,如何向死而生?医生保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740632714371662347/?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69490940&req_id=201909261742200100140400911E18A8E0&group_id=6740632714371662347

浮世绘t

2019-09-26

18小时前 · 教师资格证持有者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原创:浮世绘t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新人尚不知,故旧早已逝去: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共赴永恒生命!——福尔克·格莱维尔《卡伊利卡》


这首诗是神经外科医生保罗·卡拉尼什所著的一本书《当呼吸化为空气》中扉页上的一首诗。保罗把他倾尽生命最后心力写成的书,献给了他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卡迪。

2013年,保罗三十六岁,他即将结束七年住院医师的生涯,接下来他就要成为神经外科的教授,很多优秀的工作也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与癌症的不期而遇,与死神的狭路相逢,彻底击碎了他所有的希望。

这一年,他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在这之前,他的人生一帆风顺:在上本科期间,他获得了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研究生期间就读于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最后以优异的成绩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

在担任医生期间,保罗就因其出色的研究成果,获得了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保罗开始创造他所想要的生活:他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开始记录自己的余生,其实保罗早在上大学起,他就开始追寻生命的意义。

他写的文章刊登在《纽约时》《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获得了全球读者关注。在这本书中,保罗对医疗、人性进行了深刻思考,情感真挚细腻,令人动容。

2015年3月9日,星期一,保罗在病床上去世。家人都陪在他身边。

2016 年1月,《当呼吸化为空气》在美国面世,立即登上《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榜第一名,并入选2016年上半年20大好书。

“一个人需要看过多少生生死死,才能在他快要离开时明白肉体必然消失,而灵魂可以永存。”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保罗对生命的自述,更能看到他对于生命的态度。也许你能从中找到更多关于生命的意义。

01 人生跌宕起伏,要独自面对、坦然接受突如其来的变化

保罗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这是他作为住院医师接受培训的最后一年。在过去的六年中,他看过许多CT 片子,然而今天摆在眼前的片子却是他自己的。诊断结果是肺癌第四期。他的肺部布满了数不清的肿瘤,脊柱变形,一整片肺叶被侵蚀。

保罗脱下了平日在医院里穿的白大褂,套上了病号服。同为医生的妻子露西在一旁与他一起看着CT 片子,轻声问他:“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是别的病?”保罗冷静地回答:“没有。”

在六个月前,他的症状开始出现,体重下降、背上疼痛难忍。但在做完X光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于是他和医生把这一切归咎于工作太累和身体机能老化。

再过一年,保罗的十年医学生涯就熬到头了,他从一名住院医师变为神经科教授。在这九年中,他获得了很多成就:获得了极负盛名的全国医学奖项,许多著名的大学向他 抛过来橄榄枝,此刻的保罗可以说是站在了人生巅峰时期,前途美好。

保罗曾经想象自己,在未来某一天工作缓和一些,他与妻子和他们的孩子一起驾船出海,环游世界,共享天伦之乐,他一直想做个好丈夫。

其实在癌症确诊之前,保罗与露西的婚姻已出现了问题。保罗高强度的工作,使得他与妻子的婚姻岌岌可危。有许多次,他很晚回到家时露西已经入睡,而早上出门时露西还未起床。他们两人已经没有了从前的心心相印。

保罗休假的这几天,虽然远离了手术室,却并没有让他感觉到症状的缓解,而是他的背越来越痛了,这种剧烈的疼痛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 。当他回到旧金山时,医生发短信告诉他,从胸片上看,他的肺部有模糊的阴影。保罗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保罗回到家,把结果告诉了露西。露西默默地把头靠在他的肩上,夫妻之间,所有的矛盾与误会都烟消云散了。

保罗开始穿上浅蓝色的病号服,躺在他熟悉的病床上,接受医生的治疗。

在这一刻,保罗觉得自己想象中的未来,还有即将到达的人生巅峰时刻,都要慢慢消失了。

02 在有限的人生里,果断舍弃一些东西,积极寻找生命的意义

我记得在看史蒂夫·乔布斯传记时,看到乔布斯的一段生活感悟:

“在我十七岁时,我读过一段文字,内容是“如果你能将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活,有一天你一定能做出对的决定”。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从那之后的33年间,我每天早晨照镜子时便自问:如果今天是生命终结前的最后一天,我还会想做原本即将要做的事情吗?而如果答案接连几天都是“不”,我便自知自己必须做出改变。

后来我被诊断出罹患癌症胰腺癌,医师告诉我是无法根治的癌症类型,且活不过六个月,于是我动了手术。

没有人想死,但死亡却是大家共同的目的地。光阴有限,所以不应浪费在过别人的生活上,莫让杂音淹没了你的内在声音。重要的是要鼓起起勇气、倾听内心,直面人生。”

保罗也像乔布斯那样,果断舍弃了他从小就喜欢的文学爱好,决定弃笔从医。

乔布斯的这段人生感悟与保罗患病后的感悟如出一辙,他们都把生命的意义看作是珍惜有限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愧于心、善始善终。

乔布斯的敬业精神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虽然他的性格方面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特立独行、冷酷、偏执、任性等,但他最终成就了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机,引起全世界的轰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保罗在由文学陪伴着他度过青年期之后,他果断地选择了医疗事业。七年的住院医师生涯,见多了生死离别,让他的心开始变得坚硬起来。在面对患者时,他缺少了从前的同情心,他冷静地做出各种诊断结果,但忽略了人性的意义。

他曾经害怕自己看不见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了。但是,作为一名住院医师,他的最高理想不是挽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和家属去理解死亡和疾病。在思考中,保罗找到了自己思想的重心,他觉得自己可以承担起为病人创造福祉的责任。

保罗的住院医师生涯在第六年达到了巅峰,重要的手术都做得很熟练,研究也获得了业内许多大奖,许多工作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在这时,他的好友杰夫,因为病人的死亡,他自己也跳楼自杀了。保罗深刻地体会到杰夫的负罪感,这样的负罪感也随时敲打着每个医师。

思考着生与死的谜题,此时站在人生巅峰的保罗,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癌细胞侵犯了他身体的多个系统。突入其来的疾病将他的人生击得粉碎。他也像他的病人那样,穿上病号服,躺在病床上,接受肿瘤医生的治疗。

保罗知道,他必须面对自己即将死亡的事实,同时他还要去努力弄清楚,是什么让他这辈子值得活着。在面对死亡的这个关口,是重建旧生活,还是寻找新生活?他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活下去,而不是在一旁等死。

03 绝地反击,直面死亡,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保罗在肿瘤医生艾玛的积极治疗下,肿瘤面积大大减少,病情稳定下来,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了一口气。

没有人敢问他将来的打算,但保罗一直在思索着: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还能活多久?我接下来要做什么呢?保罗在思考着,他甚至把癌症当做是上帝送给他的一个礼物,他理解了死亡的意义,觉得没有什么比直接面对死亡更有意义的了。

他重新求助于文学的支撑,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死亡的书籍,他重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他脑中始终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重新回到手术室,重新拿起手术刀,要完成住院医生的培训,顺利毕业。

保罗回到了手术室,重新拿起了手术刀,医院也给了他最大的自由,为他配备了一个后备的住院医生,他每天只处理一个病例,也不用值班。重新来到手术室的保罗,在第一场手术进行到最后时有些晕厥,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变得越来越平稳,力量渐渐回升,技巧也回到了从前的巅峰。但是,他毕竟是有病之躯,在手术中,他需要克服不断袭来的恶心和疼痛,每天睡觉前,他需要吞一大把止痛片,然后上床。

因为生病,保罗错过了许多机会,他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保罗觉得自己已经历了悲痛的五个阶段:最开始确诊他便接受现实,接着开始消沉,在某个时刻开始与命运讨价还价,最后来到否定的阶段。

癌症确诊九个月了,保罗天天做手术到深夜,一心一意要好好毕业。他的身体不堪重负,他告诉自己,只要在坚持几个月就好了,只要坚持到毕业,就可以安心做一个相比之下更轻松的教授。

他的主治医生艾玛在这个环节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她做到了一名医生的责任,让保罗重新找回了自我。

04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保罗的生命得以延续,后继有人

保罗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但是他是一个无神论者,每遇到事情力求用完整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但同时他发现,在否认上帝的存在的同时,他也否定了爱恨与意义。如果否认了上帝在科学中的存在,同样也是否认了人生的意义在科学中的地位。

生命是独特的、无法预测的,而科学无法解释希望、恐惧、荣誉、痛苦和美德。他回归了基督教,开始思考《圣经》。

保罗新的CT 片出来了,他身上有出现了新的肿瘤,几乎填满了右肺中叶。保罗没有害怕,他将这个结果告诉了露西,夫妻俩坐在客厅,列出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活检、体检、化疗。

第二天,保罗决定去值最后一天的住院医生。这一天,他完成了最后一台手术。他走出手术室,收拾好这七年所用的东西,慢慢将车开回家,脱下手术衣,去除传呼机的电池,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

他再次从医生变为病人,但是这次情况很糟糕。化疗有很大的反应,开始吃不进去饭,所有的食物都变成咸咸的了,每次状态再稍微恢复时,便有到了下次化疗的时间。

在毕业典礼当天,保罗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恶心,他不断吐出绿色的胆汁,最终,他没有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仅仅一天时间,他的病情急剧恶化,他一直在输液防止脱水,他的肾功能开始衰竭,软腭和咽喉都有部分坏死。许多专家都来抢救,怀孕三十八周的露西也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在重症监护室待了一周后,情况终于有所好转,他被安排出院,此时露西的预产期也到了。他目睹了露西的生产过程。在保罗生命的最后阶段,很庆幸,有这样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来延续自己的生命,保罗后继有人了。此时,我相信保罗的内心是非常激动和感恩的,感谢露西为他生下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儿。

05 至死方休,奋斗、向上的精神值得永存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女儿卡迪就像一朵小花,慢慢地绽放着。保罗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有了色彩,整个家都是温暖的富有活力的。

保罗并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日子,也许比预估的更长,也许更短。他并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活过五年,所以只要活在当下就好。

在生命的临界点上,保罗终于感受到了生命对于他的意义。

他给自己的女儿小卡迪写信:

“在以后的生命中,你会有很多时刻,要去回顾自己的过去,罗列出你去过的地方,做过的事,对这个世界的意义。我衷心希望你,遇到这样的时刻,你一定不要忘了,你曾经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充满了欢乐。在你到来之前的岁月,我对这种欢乐一无所知。我不敢奢求这样的欢乐永无止境,只觉得平和喜乐,心满意足。此时此刻的当下,这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事。”


2015年3月9日,保罗在病床上去世,当时他36岁,此时的卡迪出生八个月,家人都陪在他的身边。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奋斗与追求,他坚持写作,他全神贯注地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保罗选择直面死亡,他在生命的最后表现得异常镇静和平静,没有丝毫的恐惧与不安,他自己超度了自己。

他提出不想接受保命的治疗,也拒绝心肺复苏。在人生的最后,他摘下氧气面罩,好好地抱了抱自己的女儿。

他告诉露西:“我准备好了。”他准备好了撤出呼吸辅助设备,准备好了注射吗啡,准备好去世了。


他最后的愿望是能够让这本书出版,他感谢了父母和亲人,对露西说了最后一句“我爱你”。

这时温暖的夕阳从窗户照进来,卡迪睡觉的时间到了,她和父亲一样,安静地闭着眼睛。最后,保罗的身体越来越放松,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呼出来,这是他最后一次呼吸。

06 我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国人一向对“死亡、临终、去世”这些字眼有些忌讳,可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属就是死亡 ,这是既定的事实,任谁都无法改变。

看着保罗写在这本书《当呼吸化为空气》中的每一句话,我的头脑中就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假如我的生命还剩下一年,我会选择做些什么呢?

在最初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曾消极地认为,感觉不管做什么,好像都没有什么意义。就像保罗这样,做主治医生,去写作,甚至去拿那个没有什么用处的毕业证……生命的日子已不多,再去拼搏,还能拼出来什么呢?

可后来我转念一想:我想到了一句话,一句曾让我内心波涛汹涌的一句话:人会死两次,第一次是在心脏停止跳动之后,第二次是在他被最后一个人忘记之后。

在对待死亡这件事情上,有的人坦然乐观面对,就如保罗这样,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坦然等待死神的降临,他呼出了最后一口气,他的呼吸化为空气;

有的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时日不多时,内心里有着深深的遗憾,后悔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

比如复旦大学教授于娟在她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里,就写下这样一段话,“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等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的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你我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心生怜悯之心,脑子里时常还是会蹦出这样的问题,生命的意义何在呢?

我记得胡适先生说过:“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用此生做富有意义的事。”

胡适先生说的极是,他正好与保罗的观念不谋而合,保罗用自己奋斗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与死神同行,向死而生,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全文总结: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一步一步地迈向死亡。这是每个人都抗拒不了的大自然规律,就如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绕开死亡的降临。其实对死亡的认知就是对生命的认知,死亡是我们所有人都将面对的终极转变。

神经科医生保罗在他所著的这本书《当呼吸化为空气》中,一直在强调要“生理与精神并存。”

他一直追寻着这个理想,并不断去实践着。他毅然放弃学习了许多年的英国文学,转而主攻医学,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让人肃然起敬。

在保罗三十六岁的时候,不幸被查出肺癌晚期,他从人生的巅峰跌落至谷底。可是他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他回忆自己的一生,并反思人生的意义。

在他生命的最后,凭借自己强大的毅力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他又创造了新的奇迹。当呼吸化为空气,当人们站在生命的边沿,究竟会思考些什么呢?在这本书里,保罗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就像这本书的翻译何雨珈老师说的那样,当你翻开这本书,也会和我一样,开始一场探究生死的旅程,并永生难忘。

保罗在书中写道:“你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你能看见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进曲线。”

正如保罗的妻子露西所言:保罗的大半生都在对死亡进行探索和思考,并拷问自己是否能坦然诚实地面对死亡。最后,他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见证人。

保罗的肉体虽然消失了,但是他的灵魂却会永存,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去探寻人生的意义。

6427阅读

搜索

保罗葬礼视频

保罗死亡

保罗的葬礼现场

托马斯和保罗

鹈鹕保罗

保罗身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