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5, 2024

香港学习新加坡安老政策多年为何仍失败?

香港学习新加坡安老政策多年为何仍失败?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40515-3663652

2024-05-15

邝卓睿

香港近年面临日益严重的安老危机。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于长者照顾和福利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现有的安老服务和政策却显得力不从心。有趣的是,香港自梁振英时代开始反复强调向新加坡学习在安老事务等方面的经验,也多次组团到新加坡取经,但为何十多年来仍无法取得显著进展?

香港的安老服务一直都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迅速。根据预测,到2041年,年满65岁及以上的将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近年来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家庭变得更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或建立小家庭。政治和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移民潮,多数是年轻人选择离开,父母或长辈则选择留在香港。这导致依赖家庭成员提供支援和照顾的方式变得不可行。

然而,香港政府一直忽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负责社福工作的部门普遍认为问题的迫切性不太大,有者甚至认为安老危机只不过是伪命题,只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年承诺一定数量的长者日间护理服务和增加安老院舍的服务名额便可,完全欠缺长远规划和投入。

最新的财政预算案更是反映出香港政府未有能力和动力从根本上着眼于整体来解决问题。整体社福开支虽有所增加,但投入却有限,社福部门提出多个行动纲领和计划多为旧调重弹,仍然将安老问题碎片化处理,欠缺一个清晰的策略和规划蓝图。

就算近10年来香港政府有时推出一些很有前瞻性的规划,但多数是曾荫权和梁振英时代的政策,并且因为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和计划而限制了政策的实施效果。有些官员把当年推出的部分创新政策改得不伦不类,让人质疑香港政府应对未来高龄社会和安老服务需求剧增的能力,担心港人是否能有尊严地安享晚年。

对比起香港,新加坡到2026年会有大约21%的人口超过65岁,压力绝不比香港来得轻。然而,不论是在长者护理服务规划、退休准备、城市规划、社区包容、人力资源规划、社区护理等,新加坡都比香港更有长远规划,从全局思考,在关键环节解决问题。

新加坡的社会结构转变跟香港有相似之处,比如选择独居或建立小家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和结构转变,新加坡过去十多年已经调整策略和改变现行安老政策,包括扩大疗养院的规模、成立护联中心以负责统筹全国的长期护理服务、增强社区护理服务、在“建造、拥有和出租”(Build-Own-Lease)模式下兴建的疗养院等,为长者提供全面的保障和优质的安老服务。

自梁振英提倡向新加坡学习、借鉴公共服务的成功经验,香港过去十多年来多次派员到新加坡学习,范围包括安老服务,但始终无法有效学以致用。最关键的例子,就是在社区层面的工作和规划上过于依赖关爱队。关爱队的角色又过于被动,资源紧张之余也面对定位不清晰的情况,再加上欠缺完善地区福利办事处的规划和清晰的安老护理蓝图,导致从基层到整体长者护理服务,以至监管方针都出现严重问题,到头来把安老服务做得越来越差。

其次,由于香港和新加坡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香港。香港政府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学习表面的东西,把他们在考察中认为可以学习的好政策搬字过纸地复制到香港身上,没有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没有认真学习新加坡在制定政策时的神髓和精华。结果没有正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导致长者照顾过于依赖医疗机构,进一步加重了医疗资源的压力,影响安老服务的质与量,也浪费了公帑。

笔者认为,与其学习新加坡的安老政策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倒不如先学习新加坡制定政策的精髓,不要再想着究竟人口老龄化还是安老危机是否是一个伪命题,而是要以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或回应市民的疑虑,不能再以口号治港。

长远而言,香港政府应该思考如何让长者有尊严地被看待和照顾,也要思考如何利用私营企业的资源发展安老服务领域,使它成为一个具有商业可行性和值得投资的领域。在这方面,新加坡似乎比香港走得更前,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同时,也能照顾不同阶层的安老需要。

作者是香港群策汇思常务理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