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2
面对高通胀时代,单靠公积金养老足够吗?
本期的《理财锦囊》请专家解说,公积金是否足以抗通胀,并且该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公积金来做退休规划。
我国公积金制度是一项强制储蓄计划,目的是让退休人士在晚年有一些生活费。
公积金会员的普通户头年利率目前为2.5%,特别户头、保健储蓄户头以及退休户头的基本年利率则是4%。
然而,眼看我国物价高涨,7月整体通胀率升至7%,不免让人担心公积金利率赶不上通胀率,退休老本将随着时间流逝被侵蚀。
理财专家认为,如果我国通胀率长期居高不下,公积金利率没有实时调整,公积金储蓄的价值势必被侵蚀。
不过,政府没有排除公积金利率上调的可能性,加上高通胀情况相信到了明年会有所缓和,公积金仍可作为退休规划的重要部分。
Providend财务规划师曾志坚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要在通胀环境下维持公积金的实际价值看似有困难,但其实这个制度设有一些保值的保障。
若挂钩利率逾保底利率 公积金利率会相应调高
例如,公积金普通户头利率跟本地三大银行的过去三个月平均存款利率(包括定期和活期存款)挂钩;特别、保健储蓄和退休户头利率则是在10年政府债券(10-year Singapore Government Securities)基础上再加1个百分点。
曾志坚说:“这意味着如果通胀持续下去,以致美国联邦储备局继续上调利率来应对情况,公积金利率有可能调整到超出保底利率,缓解通胀对公积金储蓄造成的影响。”
他也认为,单是因为现阶段出现短期通胀情况,就针对长远的公积金政策做出调整并不明智,更何况公积金已设有一些缓冲通胀的机制。如果太频繁更改政策,可能给公积金会员的退休金额造成不确定性。
此外,通胀率在短期内的变动一般上很大,但若以长期来看,预料会趋向2%到3%的一般平均水平。对于那些距离退休年龄还有一段时间的人而言,通胀带来的挑战应该没有那么大。
8月初,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在国会答复有关公积金的口头询问时指出,公积金普通户头利率,以及特别、保健储蓄和退休户头利率分别跟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回报挂钩,如果这些挂钩利率超过2.5%和4%的保底利率,公积金会员也会相应获得更高利率。
政府每季检讨普通、特别和保健储蓄户头的利率,也每年检讨退休户头利率。公积金局会在这个月宣布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利率。
退休金是否足够取决于生活方式
至于多少退休金才足够,这取决于个人在退休后对生活素质的期望。
华侨银行财富咨询部总经理徐道意指出,公积金制度帮助人们为退休储蓄,并通过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CPF LIFE)每月提供一笔款项。从65岁开始,人们可每月获得350元至2300元的款项,视他们在55岁时累积的退休存款多寡而定。不过,退休金是否足够要看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方式。
他说:“那些需求较为简单的人可能需要约1800元过活,但如果向往维持平均中等收入人士的生活方式,可能每月需要2500元到4000元。因此,单靠CPF LIFE可能不足以资助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必须额外依靠自己的退休储蓄。”
徐道意也认为,现有的公积金制度设有考虑通胀因素的机制,例如,特别户头的顶限每年会根据通胀情况作出调整,以及在CPF LIFE的递增计划(Escalating Plan)下,入息以每年2%逐年递增,应付退休后日益上升的生活费。
此外,如果利用普通户头买房或资助子女教育费,必须将已使用的公积金连本带利退还到户头中。
利用特别和退休户头利率 优化公积金储蓄
星展银行财务理财规划部门主管陈勉孜提醒,若要提升财务韧性和做更好的准备,退休规划单靠公积金并不足够,尤其是当通胀持续上升。
她说:“我建议利用特别和退休户头提供的无风险利率来优化公积金储蓄,最高利率可达到6%,具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可考虑用额外的储蓄来投资,投入可带来收入流的工具,为步入黄金年华时需要和想要的东西提供资金。”
通过填补公积金户头、利用公积金投资,以及延后在CPF LIFE计划下获得款项,有助于累积更多养老金。其中,如果年满65岁时不需要通过CPF LIFE获得款项,可选择延后到最迟70岁才提款。这样一来,公积金储蓄可以赚取更多利息。
此外,在做退休规划时可进行压力测试(stress-test),确保把通胀因素考虑在内。陈勉孜说,大部分的财务计划会按照2%到3%的通胀率来预测未来收入流,计算退休金是否足够,人们可进一步假设通胀率上升到3%、4%或5%,针对不同的情景计算通胀率如何影响退休规划。
财务规划公司星融(SingCapital)执行总裁谢诏全提出三项帮助人们安享晚年的建议。第一是在65岁之前把房贷还完,如果可以提前在55岁达到目标更好,可为退休储蓄更多钱。
第二是确保在发生严重疾病时有医疗保险支付费用,可考虑用保健储蓄(Medisave)支付综合健保计划或终身护保(CareShield Life)的保费。
第三是维持终生收入,如通过CPF LIFE定期获得一笔款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