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31203-1453662
2023-12-03
卢丽珊
在我们思考新加坡的未来时,不要将文明和相互尊重当成理所当然。在它还未消失殆尽前,照顾一下大众的感受和耳朵还是有必要的。
新加坡到底有多吵?现在连医院都已经失守。
不久前高龄的姑姑病危入院,一共六个床位的C级病房住了五人,其中两人病况严重。在姑姑对面另一靠窗病患脸孔浮肿,双眼不曾睁开。看似正常的景象,直到她隔壁病床的老年妇女若无其事地开手机扩音看连续剧。哐哐作响的刀剑声和“我要报仇“等台词,很荒谬地充塞每一寸空间、刺激每一个毛孔。
我惊讶所有护士耳膜的韧性,包括另外两个闭目休息,还能够人事的年长病人。姑姑中风三年多,早已不醒不闻不问。五分钟、10分钟过去,连续剧会一直播下去,如果她的公德心还没有唤醒她的话。我叫护士过来,请她叫对面这位病人关掉手机或用耳机,因为这里是医院不是戏院。女病人好像如梦初醒,连声道歉,病房才恢复探病时间正常交谈的声浪。
这里是陈笃生医院,但大概全新加坡的医院都一样,护士几乎是外籍人士,大概都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大家默不作声。医院管理层难道没有意识到问题?还是没有给予护士足够的自信和权威?
如果病房真不适合出现手机噪音,难道在病房走廊或公共区域就变得合理了吗?还是我们应该更体恤病患和家属,让他们用手机扩音或视频畅所欲言?或者是C级病房的病人就活该倒霉,因为得与其他病患共处一室,就必须接受一小部分人不文明的行为?
这就好比乘搭公共交通,当手机外放的行为在巴士和地铁越来越普遍且没被制止,其他人就是活该,被迫接受小部分人的自私行径?开私家车的人永远不知道或不想知道,新加坡公共交通的噪音程度,已经到了怎样不堪的程度。
人口密度高的新加坡生活品质,跟噪音管控程度息息相关。政府显然远远没有跟上脚步,截至目前为止,官方定义的噪音只限来自邻居的噪音(装修、电视和打麻将的声音等)、工业噪音和群聚噪音(来自组屋底层的红白事、各种社区活动、咖啡店、游乐场)。众所周知的条例似乎就是在咖啡店到处张贴的告示:晚上10点半以后即不能喧闹。难道这意味着其他的都不算噪音?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合法(通过手机)制造噪音?
亚洲社会的“吵”远甚于西方社会,身为亚洲人能接受一定程度的喧闹,包括各种场合的高谈阔论,但要接受一部分人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却是另一回事。当中透露的心态是自私、自我和毫不顾虑旁人的感受,已经彻底逾越文明社会该有的规范和能被默许的社会行为。
根据报道,中国城市如上海在2020年早禁止在地铁和公交使用外放(扩音)的手机。官方说法是为确保行驶过程中保持安静的环境。一旦发现手机外放,工作人员会来劝阻,若屡劝不听就移交警察,依法逮捕。
上海能,新加坡还在等什么?
我以为只有我对于这样的行为感到烦闷和愤怒,事实上身边乘搭公交的朋友都有同感;然而那些“开车阶级”一句“习惯就好”或“本来就是这样”就轻易敷衍过去。就算本地的亚洲新闻台在今年10月刊发评论,主张在公共交通全面禁止手机外放,也未见舆论响应。难道大家都听不见,还是装着听不见?
再说远一点,这样的问题原来已经全球化。《悉尼早报》今年4月23日的一篇评论,也呼吁不单在学校要禁用手机,在健身房和公共交通也应该禁止。
我先前致函《联合早报》交流版,希望巴士和地铁公司认真看待问题,但是有关当局根本不予理会,没有回应,没有关注,就好像不愿意正视所经营的公共交通的噪音问题有多严重。
姑姑最终在喧闹无比的病房里往生,隔壁床位的女病患是第四期癌症病人,她告诉我她上次入院的经历更可怕。隔壁病友每晚手机视频,扩音聊天到半夜12点。护士置若罔闻,根本不理,就算投诉了,护士一走开,对方又故态复萌。
不是每个人都有本事开车出行、每个人都能住独立病房,在我们思考新加坡的未来时,不要将文明和相互尊重当成理所当然。在它还未消失殆尽前,照顾一下大众的感受和耳朵还是有必要的。
(作者是文字工作者/商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