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31203-1453411
2023-12-03
严孟达
长岛的发展难度显然又提高至另一层次,决心加能力之外,需要更多的有利因素。
最近当局陆续公布东海岸碧湾区的多样化发展详情,包括明年推出1400个单位的首批优选地段(Plus)组屋,该住宅区被视为“勿洛焕发生机的新里程碑”。区内含汤东线两个地铁站,还有私人住宅、商业区,以及一个“像是通往东海岸公园的门户”的中央公园,预计于2035年左右全面发展。民间传闻,碧湾站的启用已指日可待。
作为碧湾居民,我对区内的未来发展正抱着美丽憧憬之际,更大更长远的发展详情紧接着出炉。
我们可以叫想象力狂奔到数十年后,当我们从东海岸公园远眺,最吸引人的将是一个“占地”800公顷的人工岛链,总长约18公里,从滨海堤坝到丹那美拉渡轮码头,与东海岸公园平行。
新加坡东南海域将增添的不仅是一道新的风景线,更是新加坡土地和人民的一条新的防护线。
延伸阅读
两个滨海湾般大可防洪 东海岸外填海造“长岛”建蓄水池
专家:“长岛”填海工程施工困难多 应尽量减低对环境影响
这新的防线名曰“长岛”,李显龙总理在2019年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中宣布这项世纪防洪大计,今年11月28日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在东海岸公园植树活动上,进一步勾勒长岛愿景。这项加强新加坡国土安全的长远计划愈发引人遐思。
我国建国第二年便启动东海岸填海计划,20年后冒起了马林百列组屋区和东海岸公园,以及后来的樟宜机场、滨海湾和大士港口,证明新加坡向海要地,只要有决心便有能力。长岛的发展难度显然又提高至另一层次,决心加能力之外,需要更多的有利因素。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冰川融化的危机,国际环境专家预测,未来全球有多个城市将被海水淹没,其中包括雅加达,它每年都在下沉中。印度尼西亚正在落实中的迁都计划,便是因应环境改变所带来的生存危机。同样受海水上升威胁的新加坡却无处可迁,但不能因此听天由命。
为了防洪,由三块填海土地组成的长岛,当然必须高于现有土地,东海岸公园与岛链之间将形成新加坡第18个蓄水池。新增的填海地段上也可用来兴建住宅和娱乐设施。这是否意味着新加坡的防洪前线进一步往外移?根据部长的描述,新加坡四周的平均海平面可能升高达1米,若涨潮和风暴潮同时发生,海平面甚至可能上升四五米;东海岸将面对很高频率的水患。长岛的主要功能是阻挡海水,它若也发展成一个生活区,这一点令人不解。一些分析师认为,长岛上预计可建3万到6万个住宅单位。
建海堤、防潮闸、泵站,都在新加坡防洪策略中,也都是费时耗钱的大工程。长岛的具体规划已有眉目,但是技术研究须费时五年。一切从长计议,长岛建设也许可以吸引更多国际专家和人才前来参与其事。新加坡是个小岛国,面对的问题具有独特性,可吸引国际更大的关注。
环保绿色组织看到的是,任何形式的防洪大工程难免对海岸生物的多样性、海域土质、海底生物和植物产生巨大影响。跟新加坡人未来的命运相比,这也许是枝节问题,但当局也不能完全不当一回事。
关心房地产价值的东海岸居民,则看到了长岛上的高楼可能挡住现在的东海岸“风水”,海景不再,就像市区内的美芝路(Beach Road)那样有名无实;也许有些人开始担忧东海岸现有房地产价值的未来走势。
新加坡放眼未来世代的利益,现在便已采取行动,应付今天已经看得到的气候变化问题,新加坡的房屋和土地价值也将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气候变化危机当前,新加坡若是“躺平”,什么都不做,这个小岛国将不是适合下一代的长居之地。
国土面积小,填海为新加坡提供生存的动力,“长岛”概念的提出,背后的危机感则已是远远超过经济发展所需。
我国政府已积极落实“垫高”新加坡的计划,如关键基础建设将建在至少高于平均海平面5公尺的结构上。一个不断“长高”的新加坡,会长成什么样子,可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唯有当海水来袭,我们的子孙却能安然无事,一切生活照常时,才能体会到“长高”的好处。
建国一代、立国一代大概没有机会看到“长岛”在南部海域出现。今天参与计划的设计师、工程师和政治领导人,也可能无法等到这一天的到来。
当海水来袭,后世后代却能平稳过渡时,当要感激这一代人与天斗与海斗的勇气与决心。我们的后世子孙到时也该让想象力狂奔至数十年前的今天,除了生存危机感之外,到底是什么样的政治和人文环境,促成新加坡永不妥协的生命力。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