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5, 2022

安乐死: 2018年-104岁科学家飞瑞士安乐死-临终前提出了最后-的要求,

下载

2018年,104岁科学家飞瑞士安乐死,临终前提出了最后的要求

关注

引言:

在澳大利亚,有这样一个人,他有着优渥的生活,较高的社会地位,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已经满是荣誉的一生,却依然对“活下去”一事失去了兴致。

文章图片1

澳大利亚最长寿命的科学家

1914年大卫·古德尔(David Goodall)出生于伦敦。

读书时期,古德尔发现,他对现在所学的东西索然无味,反而是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转了专业,成为了一名化学系的学生。

1941年他在帝国理工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个时候,他突然又对生物产生了兴趣,于是便去攻读了生物方面的学科。

文章图片2

1948年,古德尔移居澳大利亚。此时的他已经在生物学和化学上有了相当大的成就。

植物学家大卫·阿什顿(David Ashton )认为他为二战后的营养生理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刺激”(enormous stimulus)。

除了做研究,古德尔还喜欢打网球,这个运动让他觉得身心舒畅。

如果不是90岁的时候,他的心脏有问题,估计他还会继续打下去。

文章图片3

直到一百岁也没有停止上班

1998 年,已经年过八旬的古德尔在他退休之后开启了事业的第二春——成为伊迪丝考文大学(Edith Cowan University)生态系统管理中心的名誉研究员。

再次工作的古德尔,感到人生又一次焕发了光彩。

他走在校园里,每天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他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充实。

古德尔在这里又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这些朋友当中有他的同事,还有他的学生。

文章图片4

他们一起插科打诨,说着笑话,成为了古德尔平日里最快乐的时光。

然而,这样的时光也要被掐断了。因为伊迪丝发现了古德尔的“秘密”。

原来,古德尔在1998年的时候,因为年岁过高被吊销了汽车执照。

从那个时候开始,古德尔唯一的通勤方式就是坐公交和地铁。

文章图片5

这需要花费古德尔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这期间还要转两趟公交和一次地铁。

这样的生活每个星期四次,对年轻人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特别大的体力活,但是对老人来讲却非常辛苦。

伊迪丝怕担责任,于是礼貌地劝退古德尔离职。

古德尔不得不接受了伊迪丝的提议,但在这之后,他便陷入了沉重的抑郁期。

古德尔开始反思,是不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导致学校觉得他做不了事了?

文章图片6

卡伦自然是见不得父亲受这种委屈,她斥责学校这种做法让古德尔丧失了他的社交圈子,以及他人生的乐趣,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做法。

这件事情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许多媒体都认为学校此举是一种老年歧视,并且纷纷对伊迪丝进行了控诉。

伊迪丝迫于舆论压力,只能取消劝退古德尔。

但是,古德尔自此之后不能再去他熟悉的校园,和他熟悉的同事一起聊天。

文章图片7

古德尔只能去到离他家更近一点的校区,学校还特地给他配备了一个医护人员随行。

除了参加每周的工作会议之外,古德尔无需再参加任何研究和实验。

尽管之后,古德尔依然参与了《世界生态系统》系列的主编工作,却和他最想做的事情背道而驰。

对于一个前半生埋头在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实验已经成为了古德尔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图片8

但是,却因为“年事已高”这样的理由,让古德尔失去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动力与活力。

古德尔曾经对媒体说过:“如果不是因为我年龄大,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在古德尔看来,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安享晚年。

文章图片9

所谓的“安享”,原本应该是让老人们摆脱掉在年轻时受的种种束缚,惬意且自由地生活。

但是之后却渐渐变成了让老人无所事事地度过晚年。

雪上加霜的是,不仅仅是他所钟爱了70年的事业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他所喜爱的兴趣爱好也不得不偃旗息鼓。

文章图片10

收获了子女们的认同和理解

随着年岁的增长,古德尔的视力逐渐下降,但在百岁的时候还能比同龄人健康、清醒,已经实属难得了。

可现实还是给古德尔上了重重的一课,让古德尔意识到,他不仅不再年轻,而且也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古德尔在他的家中走着。

文章图片11

那时候他已经需要拄着助行架步行,虽然十分吃力,但也算行动自由。

就在这个瞬间,古德尔忽然感到脚下一滑,他摔了一跤,重重地倒了下去。

古德尔试图站起来,却发现自己浑身使不上力气,只能孤单、无助地躺在家里的地上。

在这期间,他曾经试过大声呼喊,回应他的只有空无一人的死寂,这给古德尔的内心重重地敲上了一击。

文章图片12

怀揣着绝望、无助的心情,古德尔待了不知道多久。

蓦地听到了开门声,紧接着他听到了定期打扫的保姆的呼喊声,古德尔这才松了一口气。

后来他才知道,他躺了足足两天。

文章图片13

这件事情,给古德尔的身心带来巨大的打击,也让古德尔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要安乐死。

安乐死,指的是注射致命药物来获取无痛苦的死亡。

在多个国家都已经成立了相关的法案,但是澳大利亚并没有。

所以,古德尔只能去瑞士——这是全世界唯一一个通过了安乐死法案,并允许外国人预约安乐死注射的国家。

文章图片14

其实,古德尔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想法。

他早在20多年前就加入了“退出国际”(Exit International)组织。

该组织是一个总部设立在澳大利亚的非营利组织,其宗旨是倡导安乐死合法化。

古德尔在加入的那刻,估计早就有安乐死的打算了。

文章图片15

古德尔104岁的生日宴会,原本是一场快乐的庆生,古德尔却面色沉重地说道:“我非常遗憾活到这个年纪。”

若生日愿望真能实现的话,古德尔说,愿望就是:“我不快乐,我想死。”

古德尔说完后,不敢看着孩子,现场一片死寂。

良久,他抬起头看着子女们的脸色。

迎接他的,是子女们理解和宽容的笑容。

文章图片16

在和子女们的眼神交织中,古德尔明白,孩子们理解了他的苦衷。

也许是因为前两年学校辞退古德尔的事件,加上古德尔在家中两日无人发现的事件,子女们也明白了古德尔的内心。

卡伦是最了解父亲心意的人,她就曾经说过:“每个人都会变老。是不是变老之后,就只能变成被人看护的存在,不能再做其他的事情,不能再为社会做贡献?”

文章图片17

在得到了子女们的支持之后,古德尔也得到了“退出国际”的组织的支持。

组织的创始人菲利普·尼兹奇克(Philip Nitschke)帮他募捐了2万美元前往瑞士。

这件事情在国际上引发了剧烈的回响,一个“人生赢家”为何要选择自杀这一条道路?古德尔也明白许多人的困惑,他想向所有人告知他的想法。

文章图片18

召开了记者会剖析心路历程

2018年5月8日,古德尔接受了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采访。

“五到十年前”,他的生活不再令人愉快,部分原因是他的行动能力和视力下降。

“我的生活一直在野外(工作),但我现在不能外出,”古德尔在接受采访时说,他需要轮椅和助行架才能四处走动。

文章图片19

“我希望能够再次走进灌木丛,看看我周围的一切,我仍然可以享受鸟鸣……”他补充道。“但我却无法再如往常那样感同身受。”

古德尔告诉CNN,他宁愿在 1998年失去驾驶执照时死去,并补充说84岁时失去独立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在我这个年纪,我早上起床。我吃早餐。然后我就一直坐到午餐时间。然后我吃点午餐就坐。那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20

古德尔在接受采访时穿着一件上衣,上面写着“可耻地衰老”。

次日,古德尔在一个拥挤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我这个年纪,甚至比我还小的年纪,一个人想要自由地选择死亡,以及什么时候死亡是合适的时机。”

他不再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有关系了。

文章图片21

在古德尔看来,希望他的遭遇和想法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希望更多人能够重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而不是单纯认为这只是一场寻死觅活的闹剧。

2018年5月10日,古德尔在瑞士巴塞尔的一家诊所接受了安乐死的注射。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尊严与热爱。

文章图片22

临终前听了一首心爱的歌曲

在到达瑞士之后,古德尔需要做各方面的检查,主要是精神方面,需要医生证实他的心智健全。

这时,古德尔提出了一个要求:他需要全程德语。

老人如此执拗,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哭笑不得。

但是古德尔却说:“我希望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文章图片23

医护人员才知道,即使是到生命最后一刻,老人也想保全自己的尊严。

做完检查后回到酒店,护士看着古德尔神情怪异,有着丰富经验的他猜测出来,古德尔是想如厕,于是他询问古德尔需不需要帮忙。

古德尔断然拒绝,并且支撑着助行架,艰难却执着地走向了卫生间。

到了晚上,护士又问他需不需要洗澡,古德尔表示他“不喜欢”每天洗澡,除非他想。

文章图片24

这些生活上的细节,代表着他渴望独立。

古德尔在最后的日子里主要是招待来来往往的家庭成员。

酒席上他喜欢来一杯,不过他也因此体力不支,很快就在餐桌边睡着了。

在古德尔生命的最后一晚,他耐心地等待家人来带他出去吃炸鱼薯条晚餐。

文章图片25

然后就到了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古德尔需要自己动手,通过静脉滴注戊巴比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化学物质通常用作麻醉剂,但过量服用会致命。

在启动滴灌之前,医生询问古德尔:“你是谁?你在哪里?你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吗?”

文章图片26

古德尔清楚地回答了医生的问题,并且在临死前,他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他想听一首最喜欢的歌曲。

这不是什么难事,医生应允了,古德尔选择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并且启动了静脉注射戊巴比妥。

在开始静脉输注戊巴比妥后,他睁开眼睛惊呼:“这需要很长时间”。

随着《欢乐颂》的曲调,他在陷入永久的沉睡之前最后咳嗽了一声。

文章图片27

结语:

从古德尔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他一生光彩熠熠,从未停止过工作和享受生活。

其实古德尔的选择,从另一种意义上非常容易理解。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宽度。

他不愿意碌碌无为,不愿意成为他人的负累,这才是他选择安乐死的真正原因。

参考文献:

[1]David Goodall, 104, takes final journey at Swiss assisted-suicide clinic USA Today, 10 May 2018

[2]Australian scientist David Goodall dies after lethal injection Sydney Morning Herald, 10 May 2018

[3]David Goodall's final hour: An appointment with death ABC News, 9 July 2018

相关搜索
爱因斯坦对死亡的解释
人死亡后有灵魂吗
注射死刑和安乐死区别
科学家不敢说的真相
被处死的女科学家
老梁对安乐死的看法
关注
 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下载今日头条播放
03:49
转发1241109
关注
 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下载今日头条播放
04:54
转发27223
关注
 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下载今日头条播放
08:11
转发57617
关注
 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下载今日头条播放
02:26
转发02
关注
 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下载今日头条播放
01:18
转发21174
关注
 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下载今日头条播放
12:15
转发1301318
关注
 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下载今日头条播放
04:28
转发171456
关注
 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下载今日头条播放
10:08
转发17491.5万
关注
读毛主席写给堂弟侄子的信,学习家长里短的事如何处理! 家家都本难念的经啊! 看伟人书信,学伟人智慧! 小组里的一群人一起读主席书籍,一起感悟分享主席智慧,真正的教育就是用人去点亮... 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转发218
关注
在北京,你就是钻胡同转8圈,打着导航也找不到的小脏摊,你信不?[笑哭]... 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全文
转发7358
下载今日头条看更多精彩内容
今日头条
版本号:8.7.0
开发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权限列表
隐私政策

104岁科学家飞瑞士安乐死,临终前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

https://m.toutiaocdn.com/i7068224767727305246/?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645737938&use_new_style=1&req_id=202202250525380101580512271B0B5E63&group_id=7068224767727305246&tt_from=android_shar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share_token=f693d51e-2e43-4a2d-84e6-83afce5a143e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