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6, 2024

(Text) 陆思良:老人养老

陆思良:老人养老

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yle/columns/story20240506-3549538

2024-05-06

上期文章谈到老人家需要“服老”的事,诚然,“忠言逆耳”,对于那些愈活愈年轻的人来说,打破执念如同颠覆三观,不老传说才是唯一真理。

你瞧,新年刚过的那些日子,我们大学同学群,或者其他类似年龄的群组里,老头老太之间最热衷转来转去的,多是正能量浓缩鸡汤:人生65岁青春才刚刚起步啰,80岁智慧的积累达到顶峰啰;另外无非就是,延年益寿和保持青壮的各种秘诀。不得不承认,“不服老”是难以化解的通病和顽疾。

这方面的精神寄托,倒是一位台湾作家的劝诫,值得分享:“或许理想的老年……是很确定自己还记得一件足以怀抱一生的事,知道自己活一次就是为了它的事。”

我年轻时对老人课题产生关注,不过缺乏同理心。那时“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大行其道,我就在亲朋好友中发表胡言乱语:既然对人的出生实行计划,对应的,也应该推行人的“死亡计划”,比如规定活到80岁,就施予安乐死,这样控制人口才能做到“双向优化”。亲友听了,斥责为不人道甚至反人类的谬论。后来发现,此论调居然有“历史依据”:在非洲原始部落,以及中国古老山区,真的存在过悠久固执的“弃老”习俗,且分别有考古遗址(“寄死窑”)和达尔文的考察记录为证——物竞天择以及自然/非自然的顺向淘,总是隐含着无情和残忍的一面。而人类的文明进程,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克服和战胜野蛮的陋习和凶残的争霸。


人到中年另外的“真知灼见”,则是针对“老人和人老”的现实,听到许多同龄人说,我们现在要废寝忘食地努力工作,锱铢必较地省钱存钱,到老了退休了,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我冷笑怼回:到老了,物价和大环境如何变化不得而知,你的钱能否多到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你花钱能否拥有和年轻时等价的消费质量和回报,那是另一回事!举个简单例子,你一大把年纪了,哪怕各项生理心理指标都勉强属于正常范围,让你花钱去乘坐几十层楼高的“自由落体”快降机,你受得了吗?

老年生活的纾解方式和渠道,却深为赞赏《联合早报》报道的:组屋区一群居民,自主办“养生村”,村内有开放给附近公众免费参加的兴趣班,包括晨运班和下午歌唱班,另有手工、烹饪、缝纫、绘画、书法、水墨画班等。几年来此项目深受欢迎,成了许多独自在家的年长者踏出家门的动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