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3, 2025

24小时不打烊的温情

24小时不打烊的温情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50313-6006805

2025-03-13

于岚

最近总是被问到一个问题:你喜欢新加坡的什么。作为在新加坡生活13年的新移民,我对新加坡的感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刚搬来的时候,感慨于这里的美丽和整洁,时间久了,又觉得这里缺乏文学艺术气息,什么都规规矩矩的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最近我接受一个采访,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被问到喜欢新加坡的什么时,我脱口而出:新加坡是一个有人文关怀的城市。

作为常驻新加坡的律师,我的大多数客户都来自中国大陆。法律话题之外,我们聊最多的就是关于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特点,也常常会以中国作为参照对比。其实我经常跟客户说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很多时候都没有好坏之分,就仅仅是特点而已,只是在不同情境下才有优缺点之分。这些特点的形成有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作为一个外来移民,我们很多时候须要理解这些特点,并且把它们用在合适的地方变成优点。

比如说,很多人觉得新加坡人太Kiasu(怕输),过于保守和循规蹈矩,没有创造力。这些其实并非绝对标签,而是新加坡独特发展模式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结构性特点。这种状态根植于生存危机驱动的发展理性,是地缘政治、资源匮乏带来的不安全感,让新加坡的危机意识比其他地区要强烈得多,而立国之初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形成的“严刑峻法”法治文化,使得长久以来民众对于风险要比机遇的敏感度更高。既然新加坡人的这些特点没有那么轻易改变,那就让他们负责财务、法务等合规性要求比较高的岗位,这些特点不就立刻成了优点,为我所用。

我一直觉得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其实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美好。当我们用心感受的时候,会发现新加坡人非常淳朴而温暖,并且充满正义感。10多年前,我在新加坡金融区最核心的地带,亲眼目睹一起持刀抢劫事件,受害人被砍倒地后浑身鲜血,吓得五米之外的我愣在原地。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群平时看起来冷漠的金融区精英立刻扑上去,把手上还拿着刀子的歹徒制服,而另一边已经有人开始照顾伤者,为他止血。几分钟后警察赶到现场,处理现场维持秩序,大家惊恐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

不得不感慨,国民服役让新加坡每一位男性公民有着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肌肉记忆,但更难能可贵的是,随时可以无所畏惧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正义感。那个沾血的金融区广场,很快就恢复西装革履的沉默人流,但是那人性的温度,却温暖着每次走过那里的我。

新加坡人的温暖,不仅仅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见义勇为上,平时各种暖心小事不胜枚举。残疾人上下巴士,司机一定会停好车,亲自帮忙推轮椅上下车;走在外面突然下雨,时不时就会有一把伞伸过来;地铁上只要有老孕病残,哪怕不是坐在优先座椅上,很多人都会立即起身让座;手提重物走在小区,邻居会主动过来帮忙。有一次备战考试的我去办公室附近一家文具店买圆珠笔,顺便还想买十支笔芯,想着抄书怎么也用得完。结果老板娘怕我用不掉浪费,硬是劝我不要买这么多。她一脸认真地对我说“不是我不卖给你,两支足够了,用完再来”,留下一脸错愕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有钱买不到东西的情况,这位可爱又淳朴的老板娘,这种超越商业逻辑的关怀,守护着比GDP更珍贵的价值和温情。一个连圆珠笔芯都有人在乎你是否浪费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文明。

有一次,我父亲来新加坡与我们一起过年,晚上在外面散步的时候,长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他不禁感慨,新加坡的组屋规划做得非常精细而且富有温情。直通地铁的走廊方便民众在雨天搭乘公共交通,政府强制预留的住宅楼地下的架空层,供居民举办婚礼、丧礼、社区活动,用物理空间催化邻里情感互动。每一个独特的设计,无不展现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最壮观的莫非夜里那一整楼的通道、楼梯和电梯的通宵照明,这一盏盏不打烊的灯,是对安全、秩序等刚需的回应,更是对人民的温情守护。

作者是律师

No comments: